<td id="0ig66"><kbd id="0ig66"></kbd></td>
  • <noscript id="0ig66"><source id="0ig66"></source></noscript>
  • <option id="0ig66"><kbd id="0ig66"></kbd></option>
    <table id="0ig66"><noscript id="0ig66"></noscript></table>

    News list行業動態

    中國金屬加工設備鋸床業騰飛之路|鋸床代表性企業發展史?

    作者:直驅電機、電機控制器、風機EC電機、永磁直流電機來源:本站閱讀次數:6391【關閉本頁

    2021-03-08 11:39:48

    中國金屬加工設備鋸床業騰飛之路|鋸床代表性企業發展史

    金屬鋸床篇
    一、導言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幾乎所有工業產品的加工工藝都是從金屬材料或非金屬材料的切斷或成形切割開始的,冷鋸削工藝是應用最廣泛的基本加工工藝。金屬鋸床是最重要的金屬切削機床類別之一,約占國內外工業生產各領域中金屬切削機床總量的6~10%。它是利用多刃齒的刀具與件的相對運動來實現各種金屬材料的鋸斷或輪廓成形加工的。我國鋸床行業為國民經濟建設各部門提供多種鋸削工藝裝備,其中主要包括金屬鋸床和鋸削專用刀具兩個產業領域。

    二、產品
    根據機床的的結構和刀具的工作特征,鋸床可以分為弓鋸床、圓鋸床、帶鋸床、砂輪片鋸床和銼鋸床五大類別。而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弓鋸床、圓鋸床和帶鋸床。
    1、弓鋸床:機床主傳動是采用曲柄連桿機構,驅動裝置鋸條的鋸弓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并與繞支承軸的擺動進給運動形成的合成運動實現鋸削過程。多用于中小規格的普通的金屬材料的單件或小批量加工,工作效率低,精度差,優點是成本費用低,易于操作和維修,是80年代以前國內外使用最廣泛的鋸床品種。

    2、圓鋸床:機床鋸削刀具圓鋸片,其以一定的速度旋轉并隨鋸刀箱移動來完成進給,達到切斷工件的目的,圓鋸床的鋸削原理與銑削加工相似。圓鋸床不但可以單機用于一般機械制造工廠的材料準備車間,同時也是各種坯料切斷和作為成品加工的連續生產線的設備之一,例如各種大型鋼鐵冶金企業連軋連鑄、黒色或有色金屬鍛坯的切斷、軋鋼、管材,型材,棒材最后一道工序的加工。圓鋸床采用的圓鋸片種類多,其中高速鋼鋸片硬度達到HRC69,可以鋸切一般的普通碳素鋼、鑄鐵、鑄鋼、有色金屬以及退火狀態下的工具鋼等。如果采用硬質合金圓鋸片,其齒刃硬度則可達到HRC79,可以鋸切材料強度≤1350N/mm2,材料硬度≤45HRC的各種結構鋼、合金鋼、不銹鋼,軸承鋼、軌鋼、車輪鋼、無縫鋼管等幾乎所有的常用的黑色或有色金屬材料。圓鋸床也是一種高效率高精度的鋸削機床,如高速鋼鋸片鋸切45碳素鋼,鋸切效率可達100 cm2/min以上,鋸口平面與其母線的垂直度在0.4/100mm以內,有色金屬圓鋸床其鋸削效率高達2600cm2/min(鋁、銅材)。如使用硬質合金圓鋸床,切削效率將更高,鋸削精度將更好,而工件端表面垂直度偏差≤1°,鋸斷面粗糙度≤Ra25,鋸斷面毛剌高度≤1.5mm。圓鋸床由于其剛性好,鋸片強度高,即使在惡劣的工況條件下,也能保持較好的工作精度和生產效率。

    3、帶鋸床:是一種節能節材新技術和新型鋸削加工工藝裝備,和其他金屬鋸床相比較具有巨大的性能優勢,特別是在節省金屬材料資源和降低能源消耗等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方面更具有深遠的社會效益和戰略意義。機床通過鋸架上的二個或多個滾動輪(包括驅動輪與從動輪)牽引帶連續切削刃的環狀帶鋸條作旋轉運動,與機床的進給運動的合成運動完成工件的鋸切。

    帶鋸床具有以下特點:
    1)節約材料:和一般的切割方法比較,帶鋸床可提高材料工藝利用率10%左右,帶鋸床的材料去除切口為弓鋸床的1/3,圓鋸床的1/6~1/8,整體材料的耗費為1:1.7:2,這對于自然資源日益寶貴的今天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2)節約動力資源:由于切口窄,一般為0.9~1.6mm,所需切屑的變形能小,與同規格的機床相比較,所需動力為弓鋸床的1/2左右,圓鋸床的1/5~1/8。
    3)鋸切材料的通用性好:鋸切材料的規格不受刀具條件的限制,現在帶鋸床已經能夠鋸切直徑2000~3000mm的大規格金屬材料,這是其他切割方式無法達到的,同時隨著新型帶鋸條技術進步,已經可以鋸切幾乎所有常用的金屬材料了。
    4)切削效率高,工件精度好:由于是刀具多刃齒同時參加切削的連續鋸切過程,因此能夠獲得很高的切削效率,如鋸切45鋼,能夠達到100cm2/min以上,而弓鋸床為20cm2/min,普通圓鋸床為100cm2/min左右。而且能得到較好的工作精度和表面質量,一般為0,10~0.50/100mm,Ra12.5~6.3,工件長度≤±0.2mm。5)對工作環境的保護較好,機床噪聲小,無污染和公害。
    4、專用鋸切裝備、數控鋸切生產線及智能鋸切加工中心
    包括精密高效的數控鋸床和工件材料的自動輸送提升系統,全自動棒料倉儲檢索系統的柔性化CNC鋸切中心已經將傳統的手工“切斷下料”概念帶進工業自動化的最高境界。“高精度、高效率、大重型、柔性、復合、環保、智能和可靠性”是我國鋸床產業的未來發展主流和核心價值。
    5、雙金屬帶鋸條:金屬帶鋸床鋸削工藝實質上是新型的帶鋸條鋸削工藝,雙金屬帶鋸條是由高性能的高速鋼齒部材料(如M2、M42、M51)和基體背部材料(如R80、D6A)通過電子束真空焊接合成,再經過精密機械加工和特殊熱處理制造的新型帶狀鋸削刃具。其齒部具有良好的剛性和紅硬性,而背部能保持優良的抗拉疲勞強度,可以高速鋸削各類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


    雙金屬帶鋸條主要參數(mm)


    寬×厚

      W×T

    19×0.9

    27×0.9

    34×1.06

    41×1.25

    54×1.6

    67×1,6

    80×1.6

    三、行業沿革
    1、奠基啟航(1949-—1977)
    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成長,我國鋸床制造起步于50年代,從零起步,1954年我國第一臺液壓臥式弓鋸床(仿蘇872),1955年我國第一臺臥式圓鋸床(仿蘇8A66)在建國初期我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一的長沙機床廠試制成功,1957年轉產湖南機床廠,從此開啟了我國鋸床行業的專業化發展之路。至七十年代未的近三十年時間內,全行業生產廠家發展為近20家,鋸床年生產量達8000臺,全行業生產累計各類鋸床約5萬臺,約占全國金屬切削機床總量的6%,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和奠定我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 。

    由于歷史的環境和原因,在這個時期內,鋸床行業的發展十分緩慢,特別是產品技術水平長期滯后于當時先進工業化國家,鋸床產品單一,主要是仿前蘇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初的產品,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加工精度差、自動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噪聲與振動大,其狀況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更無法適應國外鋸床技術的快速發展。

    湖南機床廠成為新中國經濟建設恢復時期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鋸床業的領路者。50年代未與60年代初通過參照、測繪和消化吸收原蘇聯和日本產品的基礎上,先后試制出我國G607、G6010、G6014臥式圓鋸床系列產品;我國第一臺G72臥式弓鋸床;第一臺顎式砂輪切斷機;第一臺立式帶鋸床;第一臺臥式帶鋸床;第一臺陽極機械切割機。實現了圓鋸床和弓鋸床的大批量生產,是上世紀中我國最大的金屬鋸床生產基地、產能規模約占全國的70%。

    1951年11月1日成立湖南新生修造廠,主要生產水利設備和閥門;
    1955年在合并重組長沙、邵陽、衡陽等地的4個新生機械廠的基礎上正式更名為:“湖南省地方國營新生機械廠”;
    1956年1月該廠歸口第一機械工業部二局,定點生產鋸切機床,9月仿蘇8A66試制成功;
    1957年遷往長沙南郊新開鋪新建廠;
    1958年生產G607圓鋸床120多臺,C650,CW61100車床300多臺,礦山通用設備60臺,G2030、G228砂輪切斷機床多臺,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萬元;
    1960年根據蘇聯明斯克基洛夫機床廠提供的8A67圖紙試制出G6010,1962年測繪蘇制868樣機,改進試制G6014。
    1961年測繪參照蘇聯8641圖紙設計試制G605、8A68圖紙改進為G6014、完成G6010試制投產;
    1963年8月根據一機部二局的下達工廠鋸床試制指令1964年工廠正式更名為湖南機床廠,成為我國當時唯一研究開發中心和批量生產鋸床產品的大型骨干企業,。人員約1100人,工廠面積36萬平方米,正式批量生產G72弓鋸床、G607圓鋸床和專用鋸切裝備;
    1971年B2016龍門刨床、X53T立銑試制成功;
    1975年HQ-101V龍門銑床試制成功;
    1978年D8332盤式陽極切割機研制成功;
    1981年,湖南機床廠廠區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中大型設備擁有總量549臺,工廠規模最大的時期人員達到5000多人。累計工業總產值17560萬元,上交利潤3216.63萬元,鋸床5大類產品生產總量20888臺套、51967.95噸。
    1959年國產鋸床首次出口和援外,至1981年累計8種型號規格機床2138臺,其中圓鋸床169臺;弓鋸床1630臺;帶鋸床31臺;砂切機床31臺,出口產品銷往歐、亞、非、拉丁美洲各國,以當時第三世界國家為主,分布39個國家和地區。

    特別是在面對國外經濟技術封鎖的極其困難的環境中,湖南機床廠在湖南大學和全國其他機床廠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關注合作下,還承擔了國家重點“九大”工程17臺套大型和特大型鋸床的裝備項目,為我國軍工、冶金和重型裝備等行業自行設計和制造了GS2-002兩米中斷圓鋸床、CS2-003鍛胚機系列圓鋸床、G6020兩米萬能圓鋸床、GZ-704鉆鋸組合機床等單臺重達數十噸,并具有一定先進技術水平的大型專用鋸床二十多臺套,有力地保證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急需。

    2、改革開放(1978年-2000年)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宣告我們國家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也為我國鋸床行業的進步和發展提出了新的歷史機遇。八十年代初,在當時中國機械工業部機床工具局的指導下,提出并制定了以瞄準跟蹤和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2000年行業發展長遠規劃,并以此為契機,開始了我國鋸削工藝技術和行業發展新的歷史性騰飛。

    20世紀80-90年代湖南機床廠仍然是行業的領跑者與先行者,同時為80年代開始的行業大發展大飛躍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優良的人才資源。在大力引進國外樣機和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先后開發出:G4025、GZ4030,GZ4025;GZ4032自動臥式帶鋸床;G5120,G5132立式帶鋸床;H12、H13;UBN-4、UBN-6半自動對焊機、GK5620;G5720金剛石鋸床和第一條立式圓鋸床生產線等新產品。GKT608數控硬質合金圓鋸床、G5385數控滑車立式帶鋸床和GZ4280、GZ42100大重型鋸床的研制開發更是填補了國產鋸床的的空白,縮小了和國外鋸床先進技術的差距。金屬帶鋸床鋸削工藝實質上是新型的帶鋸條鋸削工藝,是現代新材料新工藝技術在鋸削領域里的重大貢獻。

    1984年湖南機床廠與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長城帶鋸有限公司,技術改造與技術引進項目,總投資1289萬元。1991年10月完成。專門生產帶鋸條和帶鋸床。引進的德國雙金屬帶鋸條生產線成套設備,。先后聘請英國專家威爾遜、美國管理專家亞雷爾為技術顧問進行培訓指導;1986年生產出中國第一根雙金屬帶鋸條中國長城帶鋸有限公司成立和投產,標志中國的鋸切技術領域和產業由此拉開了新的一頁,填補了我國的空白。并且1988年國家計委將其作為“近期推廣的 48 項節能、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措施”之一(國家計委計資源 [1988] 974號文)。其發展和推廣是節能、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重點項目和戰略措施,是我國環保節能的基本產業政策。90年代以浙江雁蕩山機床廠、上海滬南鋸床廠、上海斯匯明鋸床廠、河北博野鋸床廠、浙江鋸力煌、浙江晨龍、浙江得力等為代表的新興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起步,并迅速在行業強勢崛起,其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靈活銷售的市場機制給以國企一統天下的行業體制和計劃經濟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對行業的構架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砥礪前行(2001年-2018年)
    我國鋸床制造至今走過了半個世紀的輝煌歷程,現在已成為現代中國機床行業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宏觀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良好環境中,我國鋸床行業在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方式、提升產品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建成具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和產品開發研制能力,產品規格品種齊備,鋸削裝備與先進刀刃具配套的全產業鏈覆蓋,而且行業產能規模,市場銷售量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1)國企改制
    21世紀初,湖南機床廠、連云港機床廠、石家莊8130廠、重慶江東機械廠等近20余家企業陸續完成國有企業改制或產品變化退出鋸床產業。

    2002年根據國家對國企改制的要求,湖南機床廠由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中聯重科湖機分公司。并經2007年與2009年資產再重組,鋸床資產由新成立的湖南湖機國際機床制造有限公司購買并承接下來。

    2)鋸床之鄉—壺鎮

    依托國家良好的宏觀經濟大環境,鋸床行業發展迅猛,浙江、江蘇、上海、河北、山東、湖南、遼寧等省市鋸床產業的民營或民營股份制企業快速發展,己經成為我國鋸床產業的主力軍。

    浙江縉云壺鎮是浙江省浙西南偏遠的小鎮。20世紀90年代,以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澤林為代表的鄉鎮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開始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創業歷程。經過30多年的艱苦卓絕的不懈努力與奮斗發展,壺鎮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金屬鋸床及鋸切裝備的業集群和研發生產制造基地,年生產各種類型的金屬鋸床及鋸切裝備約4萬臺套。銷售份額占國內市場份額超過70%。并出口外銷世界幾十個國家及地區。

    壺鎮現有鋸床整機生產企業3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家,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2家,吸納從業人員1萬余人。2017年實現機床產值16.4億元。同時形成了機床原材料、鑄造、零部件、配套件、雙金屬帶鋸條、圓鋸片及銷售運輸物流等延伸產業的完整生產鏈,帶動地方經濟的強勁發展。2008年壺鎮被授予“浙江機床工具商標品牌基地”。2010年,全國首個鋸床集體商標“壺鎮鋸床”誕生。2017年縉云壺鎮又被授予“中國鋸床之都”榮譽。

    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是壺鎮眾多金屬鋸床中小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浪潮中頑強生存與發展的一個縮影。
    1998年由生產解放膠鞋為主的鎮辦企業縉云橡膠廠改制重組開始生產金屬鋸床的,月生產仿制半自動金屬鋸床數十臺。
    2000年浙江晨龍鋸床開始成批量生產G42系列中小型臥式帶鋸床、G53系列立式帶鋸床。近20年時間里,晨龍鋸床見證了金屬鋸床作為傳“初加工”產業和“切斷下料”的傳統觀念逐步融入中國機床工具大產業的高科技和信息化,數控化的進程。由建廠初期機床靠仿制年產值數百萬元的小企業發展成為機床年產值超過3億的產業集團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11602016),成長為一個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現代企業的和產業的龍頭骨干企業,成為一個能帶動和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高素質企業,躋身于行業領跑者。

    鋸床產品:
    數控類臥式帶鋸床、立式帶鋸床、高效圓鋸床全系列;大重型龍門帶鋸床、鋸切專用裝備及柔性鋸切單元。

    2009年 G53250/250/400大型滑車立式帶鋸床獲評為“國內首臺套產品”;
    2010年 G42250大型龍門臥式帶鋸床獲為“省內首臺套產品”;
    2011年G32曲軸鋸切立式帶鋸床獲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14年HY-230NC 數控圓鋸床是新一代智能化的新型圓鋸床;
    2016年GK5270/200高速鋁加工立式帶鋸床床的鋸削速度達到3500m/min。鋸切效率2700 cm2/min。
    晨龍鋸床把發展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柔性,復合,綠色環保,大重型和可靠性的金屬鋸床產品作為發展主流和核心價值。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及數十項發明專利、50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經完全達到國內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2016年成立杭州晨龍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專注于智能鋸切裝備、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應用領域的產品研發生產制造。
    2017年自主研發國內首條起重機械建設項目型材下料自動化生產線,成功應用于中聯中科智能材料準備車間,實現從原材料遠程供應信息為始端的無人(或少人)的智能化柔性數字車間。鋸切中心主機組為數控圓鋸床、帶鋸床、等離子切割機、相貫線切割機等6臺套,單日可完成1200根8種規格型鋼材料和5300根截面與相貫線工件的混流鋸切,展現了鋸切裝備制造領域的最新成果。
    2018年8月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斯匯明機械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由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收購上海斯匯明機械有限公司金屬鋸床制造業務。將更進一步拓展晨龍鋸床在高速鋁材鋸切領域的競爭實力。

    2007年6月獲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08月獲評為“中國機械工業優秀企業”、2009年12月獲評為“浙江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2010年01月 獲評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單位”、2013年11月獲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016年12月  獲評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單位”。

    4)帶鋸條產業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雙金屬帶鋸條生產企業是鋸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年生產雙金屬帶鋸條3000~4000萬米,國內市場份額65~70%,并進入國際市場。

    5)外向型企業
    連云港機床廠與日本阿瑪達合資組建阿瑪達連云港天田公司,生產數控自動型臥式帶鋸床和雙金屬帶鋸條。
    滕州三合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拓展國外市場,成為行業規模最大的外貿型企業,年外銷各類鋸床一萬臺左右。

    6)外資與臺資企業
    德國摩納森、日本阿瑪達、瑞典山特維克、臺灣合濟、臺灣和豐等境外鋸床企業通過獨資或與合資形式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產品(主要是中高端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7)鋸床行業經濟運行情況(2008~2013年鋸床分會統計會員企業)
    2008至2013年 實現機床工具類工業總產值1106127.8萬元、機床工具類工業銷售產值1041472.2萬元、生產銷售各類金屬鋸床285993臺套,雙金屬帶鋸條8244.76萬米。其中出口機床22486臺 雙金屬帶鋸條341.8萬米, 價值10525.97萬美元

    四.行業管理
    50年代初我國鋸床產業開始起步,當時我們國家沒有專業和產能規模的鋸床生產企業,僅有長沙機床廠(1957年鋸床轉產湖南機床廠),濟南文德機械廠、上海滬東機械廠、上海勞動二技校等少數幾家企業生產仿蘇三十年代的臥式弓鋸床和圓鋸床,且數量不多。

    60年代開始,鋸床行業生產企業逐步專業化,并成為我國機床大行業體系中的分支小行業。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特別是開放改革開啟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至80年代未,我國鋸床規模生產企業除湖南機床廠外,生產弓鋸床的專業生產企業計有12家,生產圓鋸床的計有2家。

    在行業發展起步的階段。行業廠家主要以當時直屬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部管企業如長沙機床廠、省管企業湖南機床廠、重慶第三機床廠、連云港機床廠等為代表。

    1980年由一機部批準在湖南機床廠成立了長沙鋸床研究所,該所系一機部下屬二類研究所。負責全國鋸床床技術研究的行業歸口與管理,在大的研究方向和行業管理接受一機部領導,非直屬院所。鋸床研究所承擔工作:1).鋸切類機床國家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2).行業產品技術發展規劃制定3).國家重大項目鋸床產品的配套攻關和研發任務以及行業產品聯合設計工作如弧形切削理論研究與G7125弓鋸床聯合設計;4).行業產品質量監督檢查;5.國內外鋸床技術情報信息收集與交流。

    1988年中國機床工具協會鋸床專業協會在長沙成立,參加會議有湖南機床廠、江蘇連云港機床廠、重慶第三機床廠、吉林長春切割機床廠、山東濟南切割機械廠、山東省機械工業學校、山東榮城機床廠、湖北鄂州機械廠、上海高級勞動技工學校、浙江淳安機床廠、安慶機床廠、廣東汕頭機械廠、廣西省機械工業學校,福州第四機床廠和天津第九機床廠等15家企業,會員主體是國有生產企業和院校工廠。通過會員大會選舉一致通過,原湖南機床廠擔任分會理亊會理事長單位與分會秘書長單位,理事長:肖金生,秘書長:徐子文 。

    2018年第五屆鋸床分會注冊會員單位47個。其中私人控股企業38 個、中外合資股份企業4個、國有企業2個、部隊企業1個、外資臺資企業2個,分別為行業企業的80.9%、8.5%、4.2%、2%、4.3.%。湖南湖機國際機床制造有限公司(原湖南機床廠)擔任分會理亊會理事長單位與分會秘書長單位 ,理事長:劉年紅,秘書長:葉鈞。

    會員單位: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上海斯匯明機械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石家莊威鋒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浙江雁蕩山機床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浙江鋸力煌鋸床股份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保定向陽航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上海閔川帶鋸床制造有限公司、陜西省漢中天一機床有限公司、浙江三門劍齒虎機電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單位)、保定長城鋸床有限公司、保定萬維機床有限公司連云港機床廠有限公司、重慶江東帶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荷南帶鋸床機械有限公司、上海斯匯明機械有限公司、浙江樂清華利機械有限公司、浙江偉業鋸床有限公司、浙江華泰機械工具有限公司、浙江得力機床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奧林發機床有限公司、浙江滬縉機床有限公司浙江仁工機械有限公司、浙江斯耐達機械工具有限公司、浙江晨雕機械有限公司、滕州三合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摩森納切割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浙江威力士機械有限公司、浙江恒宇鋸床有限公司、縉云縣宏鑫機械有限公司、縉云縣遠洋工業有限公司、浙江恒力機械有限公司、浙江冠寶實業有限公司、浙江金鼎鋸業有限公司、浙江富士泰機床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天成鋸業有限公司、大連雙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湖機國際機床制造有限公司(理事長單位)、樂清市科星機床制造有限公司、樂清市正本鋸業有限公司、博野縣北方鋸業有限公司、嘉興市康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寶山軋鋼廠有限公司、浙江協力機械工具有限公司、本溪工具有限責任公司(副理事長單位)、和鋒(張家港)有限公司、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沙爾克工具有限公司。

    鋸床行業在我國機床大行業中,產能規模不大,起步也較晚。目前共有規模以上生產企業80~100家,行業主體是原國有改制企業和90年代以來得到迅速發展的民營企業和企業集群。體制多元化明顯,具有鮮明的市場經濟特色。

    五、技術進步與知識產權
    行業各生產企業全新設計開發、自行改進設計和技術引進行業重大新產品127臺(套),承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87項,投入研究資金總計20468萬元。項目來源包括國家省市級計劃科技發展項目和企業自主開發的科技項目。計有25個行業單位共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05項,其中發明專利23 項,實用新型專利145項,外觀設計37項,分別為11.3%,70.7%、18%。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和新產品研發共獲得國家新產品、省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技成果獎、創新基金項目、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獎12項次。

    六、標準化工作
    1984年全國金屬切削機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鋸床分會成立,鋸床分會和秘書處設立在湖南機床廠 ,主任委員:華根元、秘書長:徐子文。

    2002年(機構代碼為SAC/TC 22/SC6),在整合原鋸床分會、插拉刨床分會的基礎上組建的新分技術委員會鋸刨床分會(機構代碼為SAC/TC 22/SC6),承擔我國鋸床、刨床、拉床、扦床四個行業產品系列的國家及行業標準的發展研究、制修訂和管理工作。鋸刨床分會和秘書處設立在湖南湖機國際機床制造有限公司(原湖南機床廠),主任委員 陳鐵堅、 秘書長 許蓀。2018年10月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全國金屬切切削機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同意,第三屆鋸刨床分會秘書處工作轉移到浙江晨龍鋸床有限公司,主要工作由第三屆鋸刨床分會副主任委員鄧方負責承擔并管理分會秘書處。

    鋸床(鋸刨床)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和行業企業標準化工作者經過近六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共同努力,我國鋸床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從無到有,并伴隨著我國鋸床制造業的發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80年代前我國鋸床產品以仿制前蘇聯的產品為主,在引進仿制前蘇聯的鋸床產品的同時,也引進了前蘇聯的產品標準(ГОСТ)標準。80~90年代,經過引進和調研國外先進鋸床技術和相關標準,逐步形成我國鋸床產品的標準體系,其中包括臥式弓鋸床、圓鋸床、臥式帶鋸床、立式帶鋸床、雙金屬帶鋸條系列國家機械行業標準。第三屆鋸刨床分技術委員會(2012~4018)主導制修訂(包括在研、申報立項)和管理我國鋸床行業和插拉刨行業的鋸床、拉床、插床、刨床四大類機床現行國家標準(GB、GB/T)9項,機械行業標準 55  項,機械行業團體標準標準10項,已經構建了鋸床、插床、拉床、刨床完整科學的標準體系,平均標齡降低至五年之內,標準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接軌。

    來源網絡作者: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鄧方

    覺得本文不錯,分享給好友:
    www.uuyoujizz.com